又到申请季,看着自己成绩单蹦出来的B和C,想想自己的梦校,一声叹息!!“哎,9和10年级的时候干什么去了?”“要不考虑转学吧?” “呵呵,转学也需要看高中成绩单啊!”今天的文章,我们将给即将入读新高一的国际体系的家庭梳理一下GPA的具体规划,希望大家在高中学习中不走弯路。
学业成绩是美国大学衡量申请人的重要指标。漂亮的GPA无疑会给申请人冲刺名校增添筹码。但GPA的决定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学校使用的成绩计算规则,讲师打分的严格程度与学生选课的难度都会影响学生最终的高中GPA。此外,GPA并非学生成绩单上的唯一重要信息。一名学生选课的整体思路、学生所在高中的学术声望都会影响招生官对该生学术能力的判断。高中GPA对美本申请的影响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美国高中与国内高中国际部最常见的GPA计算规则是4.0分制,其中一门A等于4.0分,一门F等于0.0分。一些学校使用这种规则的变体,也即加权制(weighted scale),来反应AP课程或荣誉课程的难度。在这种机制下,选择高难度课程且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获得超过4.0的总GPA。下表是4.0制GPA的计算规则:
NUMERIC GRADE | LETTER GRADE | GRADE POINT AVERAGE |
90-100 | A | 4.0 |
80-89 | B | 3.0 |
70-79 | C | 2.0 |
60-69 | D | 1.0 |
Below 60 | F | 0.0 |
4.0制虽然常见,但并非各个学校计算GPA的通用规则。一些学校会使用5.0制、12.0制,甚至百分制来计算学生的GPA。因此,很多大学的招生办会使用统一的规则对全体申请人的GPA进行重新折算,以便更直观地进行横向对比。
GPA不仅是一名学生长期学术水平的体现,也是ta所在的学校的学术环境和生态的体现——有些学校在计算GPA时会剔除部分选修课程,有些学校的特定课程的强度和难度显著地高于大部分学校。因此,学生所就读的学校在大学招生办的口碑也会影响招生官对一名学生GPA的含金量或“含水量”的判断。根据美国大学招生咨询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 2019 年的一份报告,招生官们在衡量申请人学术能力时参考的前五个因素分别为:
i.所有课程的成绩
ii.大学预科课程的成绩
iii.申请人高中的课程强度
iv.标准化考试成绩(ACT、SAT)
v.申请人提交的文书或写作样本
我们可以看到,申请人高中的课程难度的重要性甚至要高于标化成绩。
高难度的选课必然会增加学生获得高分的难度。同学们需要在维持自己满意的GPA和选修有足够挑战性的课程之间维持一种平衡。对此,美国大学招生办的普遍反馈是招生官们更欣赏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敢于踏出舒适区,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自我挑战的学生。为了“保分”而刻意压低选课难度是不明智的。对于有志冲击名校的同学,选择所在高中提供的最高难度课程(如AP、dual-enrollment),特别是与自己的意向本科专业高度相关的高难度课程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