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瓷都的器与人”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
景德镇,一座千年瓷都,拥有2000多年的冶陶史。早在历史课本中,人们就听说过这座因陶瓷而闻名于世的城市。当真正走进这其中,我们会看到遍布大街小巷的陶艺店铺、摊位和工作室。
图片:景德镇里的店铺和涂鸦墙
除了瓶瓶罐罐,你将看到鲜花、项链、耳坠、戒指被做成瓷器,甚至咖啡豆和月饼也被做成了瓷器。
图片:景德镇,万物皆可成瓷
在千年瓷都的背后,是一批批坚守陶瓷文化,将其传承至今的艺术家、手工艺人与劳动者。他们或者沿用千年的制瓷工艺,将古老的智慧凝结在一件件精美的经典器物上;或者推陈出新,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技法,创造出新的制陶工艺;或者以陶瓷为载体,将自己的艺术理念与美学思想赋予其上,形成一件件艺术品;或者将古老的工艺与流行文化结合,制作大众喜闻乐见的手工艺品。
图片:景德镇的艺术展览和活动墙
此次人类学田野调查体验营,我们将以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为主题,利用人类学等方法与理论,在这座千年瓷都,展开一场关于千年瓷都的器与人的田野调查,体验超出打卡旅行的人类学田野探索之旅。
田野营介绍
本次田野营分为【理论学习】+【田野初探】+【田野实践】三个部分进行,理论学习将在线上进行,实践调查将在线下进行。
理论学习:线下营地开始之前,我们将在线上进行人类学和陶瓷文化的讲座和理论学习,帮助参与者建立对人类学、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基础认知。除基础理论外,讲师还将采用案例讲解的方式,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人类学的田野方法使用、资料收集整理和理论研究。
● 线上课程与讲座一、初识人类学
● 线上课程与讲座二、人类学的实践与可能
● 线上课程与讲座三、景德镇
田野初探:线下营地前期,我们将亲自参与陶艺工作坊,动手体验制陶工艺,在嘉宾的带领下进入田野现场,拜访景德镇的陶艺工作室、制陶的手工艺者,邀请他们介绍相关的经历和看法。我们将通过具体的实践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田野议题,收集田野过程中遇到诸如田野进入、方法、伦理、资料整理、理论研究等问题,与嘉宾一起在后续的研讨课和田野实践中进行讨论答疑。
田野实践:完成田野初体验后,我们将进入自由田野阶段,在嘉宾、助教的协助下,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进行选题与分组,分别在目的地开展各自议题小组的田野调查;最终形成田野民族志做小组汇报。结营颁发结课评价与证书。
参加本次田野营,你将收获:
1、初步了解人类学、艺术学相关的理论知识;
2、了解并亲自实践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包括文献阅读、选题、田野初体验、选题细化、进入田野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汇报等;
3、深度了解陶瓷文化,看到陶瓷文化与产业下具体的人,了解他们的想法,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不单是到景德镇旅行打卡;
4、体验陶艺工作坊,亲自制作一件陶艺品;
5、拜访景德镇工作室与手工艺人,结交朋友;
6、结业证书;
7、一份田野笔记;
8、一份田野报告:人类学的研究需要时间和空间的深入探索,此次短期田野体验营并非以产出可发表的论文为目的,短短六天的田野营地得出的“结论”都将缺乏学术性,但参与者仍然可以期待在营地里产出一份向外界展示的报告:你在田野里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人物、故事、瞬间、经历、讨论、观点),你思考的一些问题,这些现象、问题以及这段经历给你带来的对人类学这门学科的思考,以及对你思考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带来的影响或改变。
营地结束后,如果参与者有意深入主题,继续进行研究,主办方将引荐入住合作伙伴在景德镇主理的线下空间,与当地青年朋友、艺术家一起居住、生活,继续自己的田野调研。
线上课程安排
课程一 初识人类学
简介:从人类学的起源与学科定位出发,介绍人类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过程,帮助参与者初步建立“现实-田野-理论”间的人类学思维。
第一部分 什么是人类学
● 为什么会有人类学?(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
● 人类学在研究什么?(人类学的学科框架与基本议题)
● 人类学与社会学、考古学、民族学的“多角”关系
第二部分 人类学家与他们的田野工作
● 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参与观察、访谈、怎样做田野笔记)
● 田野伦理、困境与反思
第三部分 完成一项人类学研究:从田野到理论
● 田野材料如何成为完整的研究?(线索整理、叙事方法与理论介入)
● 人类学的经典理论简介
● 田野、理论与现实的缝隙
嘉宾:汪泽霏,中山大学人类学硕士,南方科技大学博物馆创新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在景田野时间一年,关注青年群体如何在景德镇的手工艺世界中塑造生存机遇和生活空间,通过对景漂青年“另类生活实践”的研究,探寻当下青年行动困境的突破口与晚期现代性境况下构筑生活意义的可能性。参与独立文化活动的策划与执行,在跨学科实践中探索人类学的更多可能。
课程二 人类学的实践与可能
简介:介绍人类学的本土实践,以及现代人类学的发展与探索,从而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人类学学科在具体社会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了解人类学在学术研究之外的多元可能性。
第一部分 人类学与中国
● 人类学在中国的起步与发展
● 人类学中关于中国的经典研究
第二部分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 今天的人类学家们在研究什么?
●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做研究?(研究议题与研究方法的新动向)
● 人类学的跨学科实践与应用可能(艺术创作、民族志电影、非虚构写作、用户研究、NGO...)
● 作为生活方式的人类学
第三部分 如何以人类学的视角“观看”景德镇?
嘉宾:汪泽霏,中山大学人类学硕士,南方科技大学博物馆创新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在景田野时间一年,关注青年群体如何在景德镇的手工艺世界中塑造生存机遇和生活空间,通过对景漂青年“另类生活实践”的研究,探寻当下青年行动困境的突破口与晚期现代性境况下构筑生活意义的可能性。参与独立文化活动的策划与执行,在跨学科实践中探索人类学的更多可能。
课程三、景德镇田野初探
除去大热的文旅城市这一标签,当下景德镇为什么成为了吸引众多人类学学者的田野之地?在正式进入景德镇田野场景之前,本次课程将通过讲座的方式,以景德镇常见的“景漂”、“市集”、“工匠”等田野调查对象作为线索,引导大家对景德镇田野场景产生兴趣和初步了解,为后续线下的田野调查选题与实践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1.艺术家与工匠;御窑与民窑;——从景德镇田野中常见的“人”、“器”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入手,初步展示景德镇田野情景。
2.在进入景德镇前,我们可以读些什么?——为景德镇田野调查做一些前期案头工作。
嘉宾:王格萱,东南大学艺术学硕士,以艺术人类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在景德镇做田野时间跨度超两年。
田野体验营信息及报名方式
一、田野体验营信息
田野地点:景德镇
带队嘉宾:汪泽霏、王格萱
田野营研究议题(学员可自行拟定选题,也可从以下议题中选择):
1、瓷业中的工匠与技艺
2、创意经济中的市集与创作者
3、景漂的生活与劳动方式
田野体验营线上课程安排:9月21日、22日(周六日,暂定)
田野体验营线下行程安排:
第1天:16:00 指定地点集合、小组互相认识、集体聚餐、对景德镇的基本情况进行集中介绍。(4-8个学员为一个小组,每组一位导师带队)
第2-3天:田野初探阶段,在嘉宾的带领下,拜访景德镇的工作室、制陶的手工艺者,并在嘉宾的带领下进入田野,进行田野初探,通过并在讲师的带领下进行田野初体验,建立问题意识,学习田野方法,初步确定田野选题。
第4到5天:自由田野阶段,白天实地考察,晚上小组讨论、导师答疑。
第6天 上午 整理资料、汇报 。
第6天 12:00 结营,返程
二、报名信息
1、时间:2024年10月1日 - 10月6日(6天5晚线下田野体验营,10月11日16:00于景德镇营地客栈集合报道,10月6日12:00 营地结束,返程)
2、地点:景德镇
3、学员人数:10-18人(满10人开营,先报先得)
4、招募对象:16岁以上群体,要求参与者积极参与活动,并愿意与嘉宾、其他学员保持真诚、开放、友好沟通的态度,尊重彼此边界。
5、导师人数:2位导师、1-2位助教
6、活动费用:单独报名8500元/人,包括线上及线下课程的嘉宾费用,营地期间的住宿、保险费用、材料费用、田野小组经费,不包括从各地赶往景德镇的路费及餐费。
7、优惠价:早鸟价:8300元/人,2024年9月10日23:30之前报名;
两人及以上成团价:8300元/人;
早鸟价+两人及以上成团价:7800元/人;
8、住宿:二人/三人间。
9、报名方式:请添加小助手微信,简单自我介绍后,联系小助手进行微信或支付宝支付。营地成行后,小助手会将导师和学员加到同一微信群进行后续开营交流。
10、注意事项:报名成功后,主办方将提前为参与者预定住宿、准备相关材料并占用报名名额,2024年9月10日23:00日前取消报名,可退还所有费用;2024年9月15日23:00前取消报名,退还60%费用;2024年9月15日23:00后取消报名,无法退还费用,但可自行转让名额(需自行转让)。